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文 字 | 陈飞翔
设 计 | 胡 旭
在深圳市罗湖区宝能汽车展厅里,两辆威马汽车与宝能旗下的悠宝利A3车型静静陈列在一起,它们的车标尚未更换,但命运其实已然被改写了。
当工作人员随口说出“威马已被宝能收购”时,这场被称为“弱弱联合”的重组,瞬间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最魔幻的一幕,一个破产边缘的品牌,被另一个同样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拯救”。
一件这么不合理的事情,也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发生了,确实也挺令人匪夷所思的,这不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强强联手,而更像是一场“病友互助”。
表面互帮互助 其实是难自救
威马,是曾与“蔚小理”齐名的造车新势力,但如今负债累累、工厂停摆、连“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都难以做到,2023年10月正式申请破产重整。
宝能,也曾是豪掷千亿造车的房地产跨界巨头,如今深陷流动性危机之中,从观致到长安PSA,宝能其实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尝试已不止一次,而值得一提的是,宝能与众泰的“绯闻”也传出来许久了,但至今依旧没有落地。
毫无疑问的是,宝能仍试图在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里,挤出一条生路,这次希望借的是威马的势,想要凭借威马的造车业务杀出重围。
而威马“复活”在近几年也并非个例。
知豆汽车在破产五年后携“彩虹”新车重返市场;极越从“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回归“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新增台州吉利工业为股东,除此之外,CEO夏一平微博也再度活跃了起来;高合、爱驰等品牌也在寻求战略输血,希望求得一丝翻身的机会……
一场新能源淘汰赛中的“复活潮”正向中国汽车市场席卷而来,当行业进入残酷洗牌阶段,这些曾被判“死刑”的品牌纷纷选择背水一战,希望在电动化转型智能化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打好一场翻身战。
只是这次的宝能真的是救世主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宝能实际上自身都难保,又如何还能在“弱弱联合”之中,再浪费更多的心力去支援,但是威马也只能抓住这次机会,即使前方是悬崖,也要勇敢迈出去,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宝能的不放弃 有意义吗?
宝能汽车的造车史,就是一部“屡败屡战”的悲壮剧本。观致、长安PSA这些接连被它收入囊中的品牌最终都只能沦为弃子,每一次出手都声势浩大,最终却只留下几款销量惨淡的车型,渐渐淡出市场。
如今,当它再次祭出“悠宝利”这张底牌时,其实市场与用户早已不再关心它能造出什么车,而是好奇,这家企业究竟还能坚持多久?这样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吗?
要知道悠宝利早在2022年就已经在工信部完成申报,原计划是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但是直到2025年6月才宣布下线,中间的折腾无人知晓,但是可以说宝能一直没放弃造车,只是其中收效很微弱,也很无奈。
而这次宝能收购威马这场看似荒诞的交易背后,大概率是宝能看上了威马残存的价值,生产资质、欧盟认证和海外渠道,这些恰好填补了宝能的短板。
宝能需要“整合旧资源”的故事维持融资窗口,威马的工厂和资质成为绝佳道具,但若要真正重启威马,资金缺口可能超过百亿,这显然不是宝能可以独自负担得起的,并且威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找回技术的研发、市场的节奏、用户的信任……
宝能的“不放弃”,完全不像一场没有退路的资本豪赌,没有丝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热血感,更像是一场失去理智的资本游戏,似乎只要讲好故事就行了,如何落地,好像与宝能不曾有过任何关系一样。
但汽车行业是理智的,也是清醒的,没有技术沉淀、缺乏产品竞争力的“不放弃”,不过是资本困兽最后的挣扎,威马,或者说宝能又将依靠着这种“假性”的存活方式想要去获得什么呢?
宝能 挣扎坏的是市场?
巨额债务是悬在复活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更能显现这场“弱弱联合”的重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各自的盘算,毕竟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不能算是一场划算的买卖。
宝能既无造车成功经验,又无核心技术储备,仅凭一腔“赌徒心态”就想盘活威马这个烂摊子,无异于痴人说梦。宝能汽车的“威马”造车梦,看起来更像是个幌子。
在新能源市场厮杀到刺刀见红的当下,连蔚小理都战战兢兢,一个连观致都玩不转的企业,凭什么能靠卖车翻身?或许,收购威马根本就不是为了造车,而是为了讲一个更大的资本故事。
这样的行为,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当资本热衷于玩“僵尸车企复活”的金融游戏,而非沉下心来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时,整个行业就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一个健康的市场不需要这么多“复活甲”,而是需要更多敢于直面淘汰的勇气和尊重市场规律的智慧。
我们并不看好这场毫无逻辑的收购游戏,究其根本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场资本的自救表演,这种“弱弱联合”的商业算术,暴露的不过是双方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穷途末路,更是汽车市场的资源浪费。
本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因资本运作而苟延残喘;本该流向创新企业的资源,反被这种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不断抽血,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效仿,也不允许它对日渐成熟的中国汽车行业有所践踏。
结语
一个屡战屡败的“跨界玩家”,一个高开低走的“悲情英雄”,在汽车产业这个需要长期技术沉淀与资金耐力的赛道上,这样的失败者联盟无论怎样垂死挣扎,都注定是徒劳的。
市场终将证明,没有产品力支撑的资本游戏,不过是又一场即将破灭的泡沫,宝能收购威马,或许还能帮宝能再讲几个资本故事,但绝无可能让宝能这个“造车梦”起死回生。
这场“弱弱联合”的荒诞剧目的唯一价值,就是再次验证了汽车产业的铁律,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竞争力,仅靠资本运作的“造车梦”,终将沦为产业进化史上的一个失败注脚。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