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又一轮凡尔赛。
7月1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发文称,“小米汽车上市15个月,交付已超过30万台。感谢所有车主朋友们的信任。我们将持续努力,用十倍投入认真造车。”
据悉,这一成绩不仅创下了新势力车企最快纪录,更值得一提的是,达成这一纪录小米只用了SU7、YU7两款车,并且YU7才刚刚启动正式交付。目前,公司已将2025年的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
不断创造出奇迹。
4分钟大定就突破1万,7分钟破2万,27分钟破5万。
3分钟大定20万辆,1小时大定28.9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
第一份,是小米SU7的战绩,单一车型交付过万,在造车新秀中只有理想汽车曾达到过这样的战绩,不同的是,理想用了1年,而小米汽车只用了3个月。同时,仅凭一款车型便超越同期多数新势力品牌的全系车型销量,小米SU7打破“轿跑难成爆款”的行业魔咒。
第二份,是小米YU7的战绩,势头更甚,交出了一份足以书写进中国汽车产业历史的成绩单。横向对比新势力阵营,2024年蔚来全年销量22.19万台、小鹏交付量刚超19万台,即便全年销量破50万台的理想汽车,月均销量也仅4万余台。这意味着YU7单小时的“大定”订单量,已超过蔚来、小鹏全年销量的1.2倍,几乎等同于理想汽车近7个月的销量总和。
光耀背后,小米汽车也在经历烦恼:
漫长的排期,成了车主们的共性痛点,“等或者不等,这是个问题。”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YU7标准版锁单后最快53-56周交付,Pro版锁单后最快48-51周交付,Max版锁单后最快33-36周交付——最长的要等近14个月。对小米汽车而言,交付困局由来已久。在上一款车型SU7发布后,“欠车”已经成为常态。
产能数据更直观地反映出交付压力。尽管小米SU7上市已超一年,当前下单仍需等待约 8 个月。从一期工厂5月交付2.8万台的产能推算,SU7 在手订单已超20万辆。而YU7上市仅3分钟便锁定12.2万辆订单,两者叠加,小米汽车目前面临至少35万辆的交付压力。
按当前产能计算,消化现有订单需一年半时间。供应链的韧性是另外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点——数十家核心供应商中任何一家出问题,都会影响产能的释放。
然而,商战上没有等待二字,市场上友商们的“撬单”纷至沓来。
当下,一场围剿小米SU7的竞争拉开帷幕。截至7月1日,蔚来、阿维塔、极氪均推出了针对已预定包括小米YU7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
除了明面上的5000元现金兜底,还有一些商业暗战。据网传视频显示,有的竞品销售会掐准政策时间点,用计算器现场演算,等YU7提车时,国补取消、旧车贬值,相当于直接亏3万。更有甚者,播放刻意卡顿的车机演示视频,暗示小米系统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产能地狱以及友商的撬单,雷军也出人意料地推荐了竞争对手的车型:“如果大家着急用车,可以考虑小鹏 G7、理想 i8,甚至 Model Y,特斯拉近期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
不过,客气话背后,又有几家能让小米准用户“回心转意”呢?
如今,小米凭借外观和车机的优势,让不少用户宁愿为“期货”下单。在二级市场,该款车的表现甚至不输传统豪车。同时,如果说,一款车的爆单,或是机遇,但接连的走红,也足以验证产品力的实力。
反观Model Y的号召力却大不如前:今年3月借改款冲至4.8万辆巅峰,但4月骤降至2万辆,5月勉强回升至2.5万辆——这样算下来,前5个月平均交付量仅2.5万辆,同比暴跌73.6%。
而一升一降背后,也彰显着“后来者”的优势——小米汽车满足了车主对于配置、性能以及颜值的综合诉求:既有功能上的,也有情绪上的。正如市场上总结:能被友商撬动的小米汽车客户,可能只是那个时间点急着要车,也有可能不是小米的目标用户。
此外,小米汽车还在蓄力中,这两天,有知名汽车博主放猛料了:小米汽车两款全新车型谍照曝光!一款是传说中的增程SUV;另一款则是神秘的两厢小车。而当小米车型矩阵全面开花时,“围剿之战”将更为艰难。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