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如果你了解那个曾在保定低调造车三十年的魏建军——一个不爱抛头露面、不玩情绪营销、执着于“稳中求进”的老派掌门人,那么你再看他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大概率会感到“震惊”。
从之前直播喊话中年打工人,提出“35+招聘”反内卷;加上亲自上阵拆解混动技术,变身“车圈讲师”;最近甚至与贾跃亭联手“借壳出海”,绕道打入美国市场;最新的合照背后还藏着一辆疑似V8超跑……
过去,他是“车圈稳健派”的代表;而现在,一夜之间,保守派似乎成了“激进派”。
魏建军变了吗?是时代把他逼急了,还是他终于意识到:稳,是走不通的了?
(1)魏建军急了?
7月中下旬,两件事把60岁的魏建军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一件是他疑似联手贾跃亭,把魏牌高山“借壳”变身为FF旗下的FX Super One,以FF的“美国车”身份绕开关税与政策封锁,打入美国市场。
另一件,是长城高管合影中那辆被帷幕遮挡的神秘新车——它被外界一致解读为魏建军亲手打造、酝酿已久的国产V8超级跑车,是“保定法拉利”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短短几天之内,这位长期以“低调、谨慎、技术派”著称的老派掌门人,竟然接连上演了两场车圈大戏:一场是跨越太平洋的“贴牌出海”,另一场是挑战百万豪车的“性能宣言”。
事实上,从2023年与雷军密切互动开始,魏建军便已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不再是那个只藏身保定研发中心、靠皮卡和SUV默默打江山的产业匠人,而是以“中年再出发”的姿态主动站上聚光灯中心:
他走上发布会舞台,像一位工程师讲师一样亲自拆解Hi4混动架构,反复强调“电四驱的普惠价值”;
他出现在直播间,为35岁以上的打工人发声,推出“35+招聘”计划,一反传统车企的年龄歧视;
他也曾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开法拉利、坐幻影,并甩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不能光见猪跑,也得学会养猪。”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魏建军不只是风格变化,而是意欲重塑他与长城的“品牌人设”:不再只做工程师造车、做减法、讲结构,而要开始做品牌叙事、做情绪沟通、讲影响力。
眨眼间,魏建军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有主张、有情绪、有声量”的品牌掌门人。
作为凭借千亿资产成功蝉联“河北首富”数年的魏建军,60岁之后其实已大可坐享晚年,但他却选择再次亲自挂帅、频繁出招,甚至在业内看来有些“反常”地激进。
这背后无疑都指向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魏建军正急着让长城找回方向感、行业感与存在感。
过去三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百花齐放,爆款频出——比亚迪靠DM-i碾压主流市场,理想靠“奶爸车”定义高端家庭出行,问界一战成名,小米一出手就是王炸……可唯独长城,既没跟上纯电爆发的节奏,也没有蹭上增程的热度,甚至在混动战场上自研Hi4虽有技术壁垒,却迟迟打不响用户认知。
这就像在一场全民高强度马拉松里,魏建军没跑慢,但别人都骑上了电动车。
于是,借壳出海、打造超跑、人格出圈,成了他这一年“打破定式”的三张牌。
它们都不符合长城以往的逻辑,却都直指同一个现实:留给魏建军和长城的窗口,真的不多了。
(2)这场“急转弯”,最终会走向哪?
但问题是——魏建军与长城的这一轮转型,真的来得及吗?或者说,真的能打得动市场和用户吗?
就拿借贾跃亭的FF之壳绕道进入美国市场这一事来说,截至发稿长城方面仍未对此作出澄清或否认,就可见这场“贴牌出海”事件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长城想掩盖的意外行为——它更像是一种刻意试探,甚至是魏建军亲自拍板下的“非常规战术”。
在关税高筑、ICTS法案封锁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车几乎被“锁死”在美国门外。而FF,尽管多年来几乎没有交付记录,但却意外拥有合法的美国身份、产线资质、政策通道,成了少数几个“还没倒的壳”。
魏建军借这一壳,把魏牌高山变成FX Super One,用FF的名义在美销售,确实打通了一条绕开封锁的产业暗道;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能走多大?谁都没底。
FF的运营能力仍是未知数,其品牌信用也远远不能撑起规模化交付。而长城自身又不掌控这条通路的核心控制权,这使得它更像是一场“技术换市场”“资源换通道”的短期博弈——成了,算一笔意外之喜;但想靠它打响长城在美的品牌认知,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关键的是,它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魏建军对“时间窗口”越来越迫切的焦虑感。现在是“有一点空间,就要冲;有一个口子,就得钻”。
毕竟急转弯的第一步,就是要敢“不那么体面”。
而另一个极端的“转弯点”,则是国产V8超跑。
与其说它是一辆产品,不如说它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魏建军对“性能价值”“品牌高度”的重新定义尝试。坦克品牌虽火,但长城始终缺一张“技术图腾”牌,而这辆保定超跑,就是他试图补上的那块拼图。
在功夫汽车看来,或许“V8超跑”不为走量,而是更像是一座灯塔,用来向市场释放信号:“我们不仅能做强产品,更能做强形象。”
这张牌的意义不在销量,而在于“让长城变得性感”——这是魏建军从未尝试过的赛道。
最后,当雷军、小米的品牌联动做到了极致,魏建军也终于意识到:用户时代,品牌不能没有面孔,技术不能没有讲述。
35+招聘、工位自拍、讲技术结构图、穿牛仔裤拆混动,这些内容虽然还带着点“生涩的真实”,但确实有力地消解了长城一贯“高冷、工程师思维重”的形象。
一个更有人味、更敢表达、更懂沟通的魏建军,正在让长城重新“说人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三张牌,每一张都不是“稳赢”的。它们更像是一种“破局信号”,而非终局答案。
最终,这场“急转弯”能否走通,关键不在于动作多快、噱头多响,而在于长城是否能真正找到一条“让用户买单”的产品路径——这是魏建军最该赢下的战役,也是他现在最缺的底牌。
(3)功夫拍案
魏建军当然变了,也的确急了。但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他变得多么“反常”,而是他终于开始不再相信常规。
魏建军这一年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跟时间抢一口气,跟内卷撕一条缝,跟他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工程师式逻辑”彻底告别。
有人说他急转弯,有人说他乱了阵脚。可放眼整个产业,真正能“稳稳站住”的,又有几个?
这个60岁的老将,也许不是在搏胜率,而是在搏一口不被淘汰的气。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