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9日,一场“不简单”的交付仪式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举行,这场仪式的主角包括巴西总统卢拉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及在他们手中传递的比亚迪品牌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台在巴西巴伊亚州工厂下线的宋Pro的钥匙。
在数百名当地政府官员和比亚迪员工的共同见证下,卢拉总统正式成为这台意义特殊的比亚迪新车“车主”的场景,通过镜头传遍全球。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载入中国汽车出海史册的关键时刻。
在“出海”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识的当下,比亚迪挺进巴西深耕南美,亦成为中国汽车高质量出海的优秀样本。当海外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考验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更深刻的战略定力——谁能将系统性出海战略与本地化深耕的成果相结合,谁就能够在这一新战场上成为新的主导者。
从巴西速度到全球标杆,比亚迪迎难而上步步为营
对于比亚迪而言,选择将第1400万辆新车放置在巴西下线,就是其在海内外市场“现象级”成功与背后传承意味的最佳展示舞台。而在海外诸多国家的不同市场环境中,比亚迪在巴西的表现尤其精彩。
截至目前,乘用车进入巴西市场不到四年时间,比亚迪的销量已然突破17万辆,这一速度在巴西汽车市场上前所未有,其背后则是令人惊叹的统治力:在巴西的纯电汽车领域,每售出10辆便有8辆来自比亚迪;在混合动力市场,比亚迪同样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不止于销量的堆砌。在巴西权威消费者研究机构Decoupling的最新报告中,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超越了包括菲亚特、本田、大众在内的11大主流汽车品牌,成为巴西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汽车品牌。而在被誉为巴西“豆瓣”的消费者评价平台Reclame Aqui上,比亚迪更是荣获了最高级别的RA1000认证。
这份由超过3000万注册用户投票决定的荣誉,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它可以看做消费者心声的一个真实缩影,意味着比亚迪不仅卖出了车,更通过卓越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巴西消费者的心,实现了品牌信任的深度构建,真正开启了从“卖车”到“卖品牌”的质变。
这份来自市场的热烈回应,也与巴西政府高层的认可形成了奇妙的共振。
在下线仪式的演讲中,巴西总统卢拉毫不掩饰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欣赏。他通过人物传记了解到王传福的成长经历,对其草根出身的奋斗故事感同身受,并盛赞其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奇才,世界顶尖技术的开创者”。
在现场的致辞演讲中,卢拉总统甚至动情地表示,这一天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因为比亚迪的到来,意味着让卡马萨里和巴伊亚人民重拾尊严。他对着台下的员工高呼:“这份荣光将属于巴伊亚,属于中国,也属于巴西。”
而如果将视角从巴西放大至全球,就会发现巴西的成功只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足迹已累计遍布116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乘用车及皮卡累计销量已超7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运力挑战,比亚迪甚至组建了自己的滚装船队,8艘出海汽车运输船已集结完毕。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制造”,则是比亚迪出海故事里的一条隐藏主线。
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海外6国设立生产基地。从连续三年蝉联凯度BrandZ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榜TOP10,到海鸥斩获“世界年度城市车”大奖,再到仰望U9 Xtreme以496.22km/h的极速登顶全球汽车极速榜首。
比亚迪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在全球舞台展示自己“硬核实力”的机会,也没有浪费时代给予的每一次机遇。这种世界级车企的硬核实力,成了它出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钥匙”。因此,从巴西的深度扎根到全球的广度覆盖,比亚迪展现的已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技术、品牌与标准的全方位输出。
这份了不起的成绩单,正是其全球化战略系统性成功的又一力证。
从认知破冰到舆论反转,高分答卷并非“一蹴而就”
亮眼的成绩背后从不是一帆风顺。任何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都并非坦途,尤其是在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已积累数十年市场信任的成熟市场。中国品牌普遍需要一一翻过四大主要难关,才能真正进入当地市场的主流视野。
首先是认知门槛,必须从零开始,用时间和过硬的产品力打破“中国车质量好吗”的固有偏见;其次是文化差异,需针对不同市场的审美、驾驶习惯进行反复的本地化适配,几乎等于“重新开发一次产品”;再者是合规与政策风险,关税壁垒、排放规定等不确定性,对企业的供应链和反应速度提出严苛考验;最后则是复杂的舆论环境,一则误读就可能被放大成一场公关危机。
关关难过关关过。不得不说在巴西市场,比亚迪就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逆风翻盘”。
此前,随着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节节攀升,其本土化工厂的首车下线进一步压缩了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这引来了四家本地汽车巨头的警惕,他们以“公平竞争”、“保护本土产业”为由,通过其行业组织联名向总统施压,要求提前恢复对进口汽车套件征收35%的高额关税。
这对于正在进行本地化过渡的比亚迪而言,无疑是一次精准的商业狙击。
面对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比亚迪的反应迅速而自信,以一纸公开信直接回应,强调自身是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力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这一事件在巴西社交媒体持续发酵,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比亚迪。
当地民众的评论一针见血:“你们(巴西汽车协会)从未为降低车价发声,现在却想让我们支持你们?”“关键不在于中国汽车价格低,而在于相比我们巴西现有的汽车,它们的定价更合理。”“希望中国汽车品牌最终能打破大众、菲亚特等企业所享受的安逸格局——因为这些企业只向巴西市场输送价格虚高的汽车。”
在这一事件中,卢拉总统的表态更具象征意义。他将福特工厂的离开与比亚迪的到来,比作巴西俗语中的“上帝总用曲折的笔写下坦途”。他直言:“我想对离开的福特说:我们虽遗憾你们的离去,但来到巴西的新篇章,必将超越逝去的过往。”这种来自国家元首的公开站台,无疑为这场舆论战画上了句号。
而这种用户与品牌的“双向奔赴”,才是比亚迪在巴西迎难而上最坚实的“护城河”。它证明了比亚迪的胜利不只是商业上的,更是用户的选择和心声所向。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用公共舆论声援,欢迎一个从中国远道而来却能带来更高质量、更合理价格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颠覆者。
写在最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的高光时刻背后,是比亚迪已经深耕巴西市场11年的漫长历程。从2014年进入巴西运营电动大巴和太阳能业务,到2021年才正式推出首款乘用车,再到如今自建工厂、布局轨道交通,比亚迪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
如今,随着工厂门前那条由“亨利·福特路”更名为“比亚迪路”,随着比亚迪承诺为即将在巴西举办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提供官方接驳车队,随着巴西总统卢拉宣布自己将成为比亚迪车主,比亚迪在巴西的故事,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
扎根巴西辐射南美,比亚迪为所有志在全球市场的中国品牌再次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技术为基石,以本地化为抓手,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耕耘,终将收获引领时代的市场与口碑回馈,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真正的领跑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