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洛珈关于母亲、亲生父亲和继父的复杂经历深深震撼了我,但我的家族,我自己,一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血泪史、奋斗史、世纪传奇。”作家张炜在小说《河湾》中这样写道。某种意义上,中国汽车产业同样在经历着自己的历史河湾——从价格血战到价值回归,从销售数据到品牌沉淀。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官方微博
国庆假期前笔者带团再次赴广汽集团与广汽高层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与老朋友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的交谈中,他详细介绍了华为合作项目的情况,而彼时“启境”品牌尚未公布。“我们最近将发布这个新品牌,它完全不同于以前阿维塔或者华为'五界'的合作模式”,冯兴亚说“除了产品制造这个强项,从产品定义到品牌营销,广汽都要向华为学习,让华为操盘。对广汽来讲这是一次重新打造品牌营销模式,面对市场竞争的历史机遇!”“品牌”,我当时便从谈话中品到了这两个字的沉重分量。
如果说企业向品牌竞争转变是一次主动的战略选择,那么内卷价格战的偃旗息鼓无疑是市场让车企作出改变的重要推手。
2025年国庆假期,车市出现了一个微妙变化:与往年相比,车企降价促销力度减弱、范围缩小。在“反内卷”政策力度加大、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回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车企打“价格战”的空间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8月份当月利润增速高达20.4%。这两个看似独立的信号,正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从规模竞争到品牌竞争的历史性转折。
价格战退潮:车企促销力度收缩 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九月底,各地汽车4S店并没有出现往年常见的“降价大促销”,不少热门车型的优惠幅度反而有所回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上。“金九银十”的成色基本符合预期,但已不见往年的价格混战。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在“反内卷”政策力度加大、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回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车企打“价格战”的空间进一步缩小。政策层面引导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效益,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竞争方式转变。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9%,扭转了自今年5月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态势。8月份当月利润改善更为明显,增速达20.4%。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3%,同比提高0.90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为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熄火提供了宏观基础。中汽协会在近期分析报告中也指出,汽车制造上下游占国民经济GDP贡献度的10%以上,反内卷带来的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在汽车业表现最为突出。
利润再分配: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在整体工业企业利润改善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明显。前8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在汽车产业链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钢铁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上游,今年盈利能力整体回升。山东钢铁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1.96亿元。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柳钢股份、安阳钢铁、新钢股份等多家钢企。据中钢协数据,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9%,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26%。营收下降但利润反增,反映出原材料降价幅度远大于成品钢材价格的跌幅,为上市钢企盈利改善创造了条件。
从营收普降到利润反增,钢铁行业的复苏是汽车产业链盈利能力修复的缩影。这种利润改善正沿着产业链逐步向下游传递。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44.4%的经销商对四季度车市持乐观态度,预判销量将实现5%~10%的同比增长。
品牌竞争崛起:从技术堆砌到品牌价值构建
当价格战退潮,技术同质化成为新的行业痛点,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笔者回想起来,国庆节前对广汽的深度采访,华为启境的合作案例,应该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转向品牌竞争的一个明确案例。
“30万以上的车,凭什么只能买BBA?”这是广汽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新品牌“启境”在招商大会上抛出的尖锐问题。这一新品牌试图打破传统豪华车的垄断,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从“技术堆料”到用户体验的转变。启境在品牌塑造上,选择将“安全”卷成了基本功。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探测距离比行业远一倍,误触发率低到“亿公里级”。
更为重要的是,启境首批车主权益中有一条:终身免费升级激光雷达固件。这种长期服务承诺,超越了传统的一次性销售模式,构建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持久连接。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产品性能,更取决于能否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用户要的是“我信你”——信你不会突然降价背刺,信你智驾真敢闭眼用,信你坏了有人管。
渠道变革:经销商心向往之 服务成核心竞争力
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也在改变着汽车销售渠道的生态。启境招商大会中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报名经销商比预期多三倍,现场连临时加椅子都来不及。这种热情背后,是经销商对于能够提供持续盈利能力品牌的渴望。
广汽负责把车造得跟汉兰达一样耐造,华为负责把智驾系统OTA像手机一样常新。两家厂商都不耍大牌,利润分成直接写进合同,经销商第一次觉得“卖国产车不用跪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品牌经销商面临客流增长乏力、价格倒挂持续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等多重压力。客流不足是最普遍挑战,自然进店量下滑,线上线索转化率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同时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通过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
更为重要的是,服务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要素。据报道,启境的展车还没上市,售后培训已经排到明年3月,连换轮胎的技师都要考华为智驾理论。这种对服务能力的超前投入,在传统价格战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未来展望:四季度车市温和回升 品牌分化持续
展望四季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尽管部分地区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但双节假期集客效应显著、出游购车需求集中释放,叠加经销商年底冲量促销活动,有望支撑全月销量温和回升。协会调查显示,44.4%的经销商对四季度车市持乐观态度,预判车市销量将实现5%-10%的同比增长。
而综合各调查机构的分析,目前业界对后市的走势普遍乐观,10月汽车市场预期将呈现“高开平走”格局。在传统“金九银十”旺季规律及多地延续补贴政策的支撑下,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引流效应与密集车展活动,市场客流及销量将迎来有力提振。
然而,市场的复苏并非普惠性的,品牌分化将持续加剧。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案例表明,强势品牌联合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形态。在华为智驾版图上,问界已经抢到22%份额,比亚迪以35%份额稳坐铁王座,留给其他品牌的位置已然不多了。
“河湾”之处,必有转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历史河湾处转向,从价格战的泥潭中走出,驶向品牌竞争的新蓝海。那些能够率先构建品牌价值、打造极致服务体验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