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如果要选出一个2025年最让人期待的新汽车品牌,那“启境”绝对是候选之一。别以为它是那种空降的新势力,其实它是广汽和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也可以理解为两位实力派联手搞大事。
最近在央视《对话》节目里,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和华为智能汽车BU CEO靳玉志正式官宣:启境的首款车型,将在2026年年中正式上市。
“启境”名字背后,藏着点讲究
靳玉志解释说,“启”代表开启,“境”代表新境界。合起来,就是“开启新境界”。听起来挺有点哲理味,但又不空洞。名字本身就透出一种“我们不是来造车,是来改写规则”的意思。
对广汽来说,这是造车逻辑的升级;对华为来说,这是智能汽车落地的又一次进化。
第一款车:年轻、运动、科技范儿拉满
启境的首款车的设计团队很豪华——由华为米兰美学研究所和广汽设计中心联合操刀。据说光外观就打磨了数十轮,连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都亲自过目,还给了个评价:“很型”!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新车的方向——主打年轻、运动、科技感,估计未来上街辨识度不低。
智能化方面,新车全系搭载华为乾崑辅助智能解决方案。配备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暗光识别摄像头,还有ADS 4智驾系统。官方说这套系统能实现“全时速、全方向、全天候”的安全辅助驾驶场景,意思就是——无论快慢、白天黑夜、晴天下雨,都能提前发现风险、先一步反应。
这次不是合作,而是“合体”
以前“车厂+科技公司”的合作方式,基本都是“我造车你给技术”。但启境不一样,这次两家是彻底嵌在一起干。
他们引入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这是华为多年来做出爆款产品的秘密武器。
研发、测试、营销都实现了“零延迟协作”,简单讲就是广汽和华为的人坐在一间办公室里,从想法到落地全程同步。这种模式,也让启境成了行业的“新实验”:华为既不是供应商,也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嵌入式合伙人。冯兴亚还表示,这种合作方式可能会成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新模板。
一边造车,一边造“智”
造车广汽是老手,造“智”华为是高手。
广汽有28年的造车经验,制造体系、品控、动力技术都很成熟。它的AI智能制造方案还在2025年被评为“全球标杆案例”,说明它在数字化造车这条路上已经是TOP级了。
华为这边,则负责让车变聪明。乾崑架构可以理解成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云端的“世界引擎”训练AI,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执行决策。多模态感知+MoE专家架构,让车辆在复杂环境中能像人一样判断,甚至反应更快。
截至2025年8月,乾崑智驾系统的装车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累计辅助驾驶里程46.5亿公里,避免了270多万次潜在碰撞。
这么看,广汽的硬实力加上华为的智驾算法,这组合还真挺靠谱的。
启境:从“合资造车”到“体系融合”
冯兴亚说,这次合作的重点不只是造出一台车,而是要探索一条从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路径。
换句话说,启境不仅仅是广汽和华为的“共研项目”,更像是一次体系创新实验——把两家企业的优势彻底打通,让车从“造出来”变成“长出来”。
启境只是起点,广汽还有更大野心
广汽的布局其实比想象的更远。除了启境,它还有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上车)、新能源销量目标(2025年要超25%),海外市场也在扩张,比如进入墨西哥、推出GS8和影速等车型。
启境,某种意义上就是广汽“第二次创业”的起点,——是它再造一个“新广汽”的关键一步。
写在最后
在这个智能电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启境并不是又一个“贴牌新势力”,而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实验。
如果广汽的制造功底能和华为的智能技术实现真正融合,那这次“全栈合体”也许真能让“国车”迎来一个新境界。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