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近日,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征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修订内容,一条关于“限速”的修订内容——“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

该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提到,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其多是由于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对高加速模式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为此,要求车辆刚启动时处于加速性能较低的默认工作状态,让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需有意识的采取一定操作,以期提高其驾驶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电机的参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百公里加速数据普遍优秀,十几万、二十几万的产品就已经能够迈进所谓“3/4秒俱乐部”达到所谓百万级豪车的性能水平,“挑战地表最强”也成为了很多汽车产品发布时的噱头。上述征求意见稿一旦实施,也将对新能源产品进行“限速”。
从“寡妇制造者”到“绿化带战神” 高性能是错吗?
事实上,有关高性能汽车的危险性,公众早已用戏谑的说法表达过了。燃油车时代,某豪华品牌旗下高性能车型,有着“寡妇制造者”的称号,因其高性能、操控难度及驾驶风险得名。后来,这一外号也被应用于不少加速性能很猛的车型。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消费者和车企沉浸在廉价大马力带来的快乐中,二十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新能源汽车,在百公里加速时间上可以轻松对标百万级豪车。但由于多发事故,个别新能源车型或品牌也有了“绿化带战神”的称号,而这也是对大马力新能源车型的另一种理解。

从“寡妇制造者”到“绿化带战神”也足以说明,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新能源汽车时代,公众对高性能汽车的危险性是具有一定认知的。此次征求意见稿发布,对于限制启动加速失控事故或许将有不错的效果。
对于此次征求意见稿,不少汽车博主也表示支持,比如韩路在微博中表示:“我觉得没问题,首先5秒就很快了,再一个你需要更快,每次你自己切换一下,切换时候也是给自己再一次提醒,责任自负”。
从辅助驾驶宣传到隐藏式门把手 从电池新国标到限制百公里加速
一定程度上来说,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的针对性很强,除了编制说明提到的原因外,就市场而言,百公里加速5秒以下的新能源车数量也远高于燃油车。据懂车帝数据,百公里加速5秒以下车型有327款,其中,新能源车型就有216款,并且从具体产品来看,这些高性能新能源车型的入门门槛仅有十几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针对新能源车型的安全的“新标准”已经有了不少。今年4月,工信部官网发布《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针对辅助驾驶的宣传方面,公告提到,不要扩大宣传规范技术名词,不能出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名词,要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使用“(组合)辅助驾驶”一词。

之后,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新标准的修订,聚焦潜在逃生、救援风险。比如其中明确要求,“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类似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监管要求,直击电动式、隐藏式门把手存在的安全漏洞。
还有最严苛的“电池新国标”,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与此前“动力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时,车辆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不同,这次国家标准连5分钟时间都没给车企留。加上此次针对乘用车启动后的百公里加速时间限制,国家层面已经从标准角度多次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不过,这些新标准背后也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51.6%,首次突破50%,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的确需要进一步规范其安全性。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