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9月9日,据媒体报道,上汽乘用车正在筹备成立“大乘用车营销公司”,旨在整合旗下品牌和产品资源,提升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此举若落地,将是上汽乘用车历史上首次设立独立销售公司,标志着其国内营销体系迎来重大变革。
目前,该公司仍处于筹备阶段,内部已设置筹备组组长及副组长职务,暂定由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张亮,与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共同牵头负责。
对此,上汽乘用车方面暂时还未做出回复。
其中,拟任筹备组组长的张亮和俞经民,均具备丰富的汽车行业营销管理经验。张亮此前长期负责数字化营销和MG品牌整体运营,并在“大乘用车”项目中分管产品战略,有助于实现产品与营销的高效协同。而俞经民则拥有近30年行业经历,曾在上汽大众等多个核心营销岗位任职,对国内市场理解深入。
实际上,从去年起,上汽集团就展现出了对营销体系改革的决心。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去年年中的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并强调技术和管理层应率先推动变革。到今年初,上汽还进行了涉及60余位中高管的岗位调整,多集中于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等领域,显示出集团对营销改革的高度重视。
到在今年1月,上汽集团就已启动“大乘用车”项目,旨在将上汽乘用车公司(涵盖荣威、飞凡、MG品牌)、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及海外出行等五大业务板块进行调整,实现对自主品牌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
在近几个月来,上述5家企业调整动作频频、尤其是营销领域已展开多轮调整。在营销架构方面,“大乘用车”板块已将国内与海外市场分开管理,海外设立营销部,国内则整合了荣威、飞凡和MG的营销资源,并分设品牌事业部,以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这一系列调整被视作为成立独立销售公司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乘用车”项目在管理模式上积极借鉴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通过跨部门协作优化产品定义、成本控制及市场响应速度。这一模式旨在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并为营销端提前识别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供系统支持。
据报道,目前上汽“大乘用车”项目已形成“1+6”的执委会成员领导班子:一名执委会主席为贾健旭,6名执委会成员分别是王骏、俞经民、崔卫国、王从鹤、张亮、杨威。此次,“大乘用车营销公司”的两位负责人均来自于“大乘用车”执委会。
而在乘用车项目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更是亲自下场,参与多个项目推动改革。除了牵头营销改革,贾健旭还深度参与了多款车型的开发。据晚点报道,在上汽大乘用车板块整合后,总裁贾健旭深度参与了旗下品牌重要产品的决策过程,亲自抓名爵MG4、尚界 H5、荣威 M7 与 智己 LS9 等新车的开发。除了第一款车 H5,贾健旭也在抓尚界接下来要推出的两款新车,每周都会过项目进度与重点问题。有内部人士点评说,总裁亲自下场是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
贾健旭去年7 月正式接任上汽集团总裁一职,作为 75 后的他是上汽历来最年轻的总裁之一,但一上任就要面对销量连年下滑的危机——相比巅峰期,营收主力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销量已分别跌去了近半与过半幅度,去年因销量不敌比亚迪,上汽丢失了蝉联 18 年的国内销量冠军宝座。
不过,今年上汽已经逐渐恢复。今年8月份上汽销售整车36.3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7.7%,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八连涨”。今年1至8月上汽集团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75.3万辆,同比增长17.9%,终端零售交付达到294.3万辆,同比增长5.2%。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