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人生总是这么奇妙。
1998年雷军成为金山总经理时,刘强东才刚刚开始在中关村卖磁盘;2004年京东商城上线时,雷军离开了金山软件,开启天使投资生涯。之后的刘强东顺风顺水,直到2018年后逐步“退隐”。雷军则在2009年开始创业造手机,2021年正式决定造车,一路走到了台前。
万万没想到,两人居然在50多岁的年龄“相遇”了。今年4月,刘强东宴请骑手,通过 “火锅局” 的形式为京东外卖业务造势,也宣布了这位大佬的回归。而今年双十一,京东将发布自己的“国民好车”,第一次走到了雷军的对立面。
刘强东与雷军的对决将如何进行?这两位大佬的宿命之战将走向何方?功夫汽车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定制座驾,京东会玩
作为最具美誉度的电商平台之一,京东造车最大的优势,无疑还是自己的销售渠道。京东也不客气,宣传自己要革新汽车销售模式,提出 “买车像买手机一样方便” 的理念。
再具体一点,用户可通过京东 App 选车、下单,整个过程是定制式的,既包括车辆形式,也包括服务需求。系统会自动匹配金融服务、保险、上牌代办等,还能一键搞定充电桩安装,整个流程全透明、全线上。
这种模式无疑打破了传统汽车销售依赖4S店的格局,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相比新势力们用的直营模式,京东拥有更广的渠道面覆盖,还有超3000家养车门店网络托底,无疑更有保障。
至于合作伙伴,京东找到了广汽和宁德时代。广汽作为老牌车企,具备成熟的整车制造能力和生产体系。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能够提供先进的电池技术及换电生态。
京东还与宁德时代共建了检测-换电一体站,结合京东养车10 万认证技师网络,可以进一步完善下沉市场的服务短板,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
三方合作形成“技术+制造+销售” 的全链条优势,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补。当然,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至于车本身,京东提供了三个选项,分别是5-10万级别,10-15万级别,15-20万级别,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定制。
但首款车型信息已经呼之欲出,定位是纯电动小型车,起售价在6万级别,主打智能化和性价比,瞄准的是15 万到20万的主流家用市场替代,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家庭用车需求。
得益于新平台的优势,京东这款车具有 “A0级价格,A+级空间” 的特点,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家用车的需求,当“搅局者”是不错的选项。
(2)京造式造车,能行吗?
刘强东造车,显然并不是为了在汽车制造领域分一杯羹。如果有这个想法,他早就做了,京东可是蔚来最早的一批投资人。不说造车了,京东甚至连家电都不造。
从现在的情况看,刘强东更多是想通过造车反哺京东的基本盘,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拓展新的流量入口、降本增效、完善汽车生态服务等等。京东入局造车最大的看点,其实还是它的生态模式。
大家知道小米造车的特点,核心其实还是“米家”那一套。引进成熟的技术整合,然后通过独特的品牌与用户运营破局。
小米造电视、造空调都是这一套,未必就比海信、格力的产品好,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高的配置,让用户 “花30万享受百万级体验”,就是小米成功的基础。
那京东造车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看作是“京造模式”。就是用户直连制造(C2M)的考量,京东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指导产品切入和产品设计。比如京东平台大数据,搜集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如车身材质、空间大小、功能特性等,然后与制造商共同进行针对性产品开发。
事实上京造的很多爆品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比如衬衫,京东就是与鲁泰纺织合作,根据消费者对衬衫的需求,采用200支的高品质锦线生产出优质免烫衬衫,然后价格定在100元内,销量长期位居京东同价格带第一。
京东是作为工厂伙伴的全链路综合服务商,与工厂的分工是“你做工厂、我做市场” 。工厂专心做好研发、制造,京东则负责提供市场洞察、产品定义、渠道销售等服务,实现能力上的互补与协同。
(3)汽车是家电、手机,还是衬衫?
究竟是京东的模式更好,还是小米的模式更好,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汽车究竟是什么?
前几年,大家说汽车就是之前的手机,迭代越来越快,每年的配置大更新。这意味着花大价钱买汽车是不必要的,毕竟今年的顶配明年就落伍了。品质似乎也不是第一位的,毕竟消费品嘛,该换就换。
但从结果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问界M9、尊界S800这样走精品车路线的新能源产品,一样爆火,这说明大多数人并不是将车当成简单的工具,还是非常在意整体的豪华呈现。
那汽车是家电吗?讲究耐用和稳定。似乎还做不到,因为汽车的功能仍在不断更新,竞争也很激烈,任何小企业都还有机会打造出“爆品”。
而京东的思路,似乎汽车就是衬衫,或者说“国民好车”应该是衬衫。找到实力制造商,依托京东平台的强大流量优势,参与质量把控,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督,这样的渠道所产出的车型,竞争力会是怎样的?
另外京东还有一张王牌,是所有人都忽视的。得益于规模庞大的物流业务,京东一直在重仓智能辅助驾驶,自研的无人轻卡已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能节省60%的成本,效率还能提40%。造车可以复用物流场景,降低京东自身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造车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4)功夫拍案
51岁的刘强东选择再度出发,不过这一次他选择避开高度内卷的制造业红海,而是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采用轻资产模式,不直接参与制造,利用自身的大数据和渠道优势把握用户需求。
京东这是典型的“产品共创”方式,打的是下沉市场的低价车型,以差异化的打法在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简单来说,就是针对那些对品牌不敏感,不愿意“听故事”,只看重品质的用户,那有京东托底的“国民好车”,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这条路,小米是迟早要走的,如今刘强东先行一步。不知道雷军会是什么反应?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