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一系列扎实的技术成果集中亮相,标志着“瑶光2025”战略已进入全面收获期。
自2022年该战略启动以来,奇瑞在五大技术领域的布局逐步完善,并在接连三届的科技DAY与创新大会上持续深化。如今,这些努力已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产品力,逐渐赢得市场认可。
从成功横渡长江的越野车型,到具备“蟹行”能力的智能底盘,奇瑞在本届大会上完整呈现了其在整车架构领域的系统性进化。
一、架构进化:从陆地到水域,重构整车性能边界
方舟水陆系统:助力G700成功横渡长江
10月16日上午,奇瑞捷途纵横G700成功横渡长江。车辆从安徽芜湖长江水域黑沙洲渡口启航,耗时22分钟,以7公里/小时的速度穿越1480米宽的江面,最终平稳抵达南垄汽渡渡口。G700是首款横渡长江的量产越野车。
G700能横渡成功,靠的正是奇瑞“方舟”水陆两栖系统。首先,系统依托于核心零部件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标准,为车辆的浮渡能力构建了坚实的密封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于车底的800V高压碳化硅高转速推进器,提供了高达3000N的推力。这套精准可控的动力系统,确保了这台超过3吨的越野车在复杂江流中也能获得卓越的稳定性与操控性。
飞鱼底盘+EMB制动:操控与安全的双重升级
如果说“方舟系统”是特殊场景下的炫技,那“飞鱼数智底盘”就是实实在在提升日常驾驶体验的利器。
这套底盘系统深度整合了线控转向、主动悬架、底盘域控与线控制动几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小至9.98米的灵巧转弯直径,并在麋鹿测试中取得了90公里/小时的优异成绩。
在创新大会上,星途星纪元ET作为核心展车,首次公开演示了“蟹行模式”。该功能基于飞鱼数智底盘2.0实现,支持车辆沿对角线平移,有效提升了车辆在极限泊车、窄路脱困等复杂场景下的通过能力。
动力突破:48%热效率与全域安全电池
1、鲲鹏天擎:刷新汽油机热效率纪录
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8%,这是奇瑞鲲鹏动力交出的一份硬核成绩单。在当前技术框架下,行业普遍水平尚停留在45%以下,每向上突破1%都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奇瑞凭借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等创新设计,成功达成了这一目标。
这项突破带来的直接收益,是实实在在的省油。数据显示,热效率每提升1%,对应油耗便能降低约2.5%。更重要的是,这项核心技术也为奇瑞的混动车型注入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2、犀牛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全场景适配
犀牛电池在动力、安全和使用寿命方面表现出色。它提供了多种技术方案,能够灵活适配不同车型和多样的驾驶需求。其高功率版本的放电能力优于行业普遍水平,增混版本在循环寿命上表现突出,高比能系列则通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兼顾了续航与充电效率。
在安全方面,犀牛电池从材料到结构都做了全面强化。其采用的隔膜抗拉伸强度达到国家标准的三倍,电芯与整体结构设计水平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即使在极端测试条件下,比如电芯遭遇严重挤压或浸水,电池依然能够保持正常功能,展现出很高的安全冗余。
根据规划,奇瑞正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研发与试制工作,并计划在2027年完成装车验证,为下一代电动车的能源方案做好技术储备。
智舱完善:打造有温度的“第三空间”
奇瑞灵犀智舱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高效且实用的智能交互环境。其搭载的“小奇”AI智能助手,整合了语音、视觉等多模态感知技术,能够执行从车辆控制到售后服务的40余项核心功能。
影音系统同样注重功能性。46.3英寸的天际屏采用8K MiniLED背光技术,除了提供高清晰度的全场景交互界面,还实现了实景地形与导航信息的融合渲染。
与之配套的伯牙之音音响,应用了AudioVivid全景声标准与针对性的减振门低音结构,以便在复杂的行车噪音环境中,依然能够还原清晰、准确的声音细节。
四、智驾升级:越级进化,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奇瑞猎鹰智驾系统的成长路径清晰而扎实,系统从初期的感知智能,历经行为智能,逐步进入通用智能阶段。
如今,通过引入端到端大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系统不再局限于基础识别,而是逐步掌握了类似人类的判断能力,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真实路况中的不确定性。
这套能力的背后,是星海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全球1700万用户驾驶数据,以及天穹智算中心的高效算力支持。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持续进化的数据闭环,让系统越用越聪明。
在实际道路上,猎鹰智驾的价值已得到初步验证。例如,猎鹰700所采用的防御性驾驶策略,使其系统反应速度较人工驾驶快42%,有效提升了行车安全。而面向不远的将来,奇瑞也已明确规划: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RoboCar将于2026年正式亮相。
五、生态拓展:打破边界,实现技术跨界协同
1.迅龙秒充:5分钟补能500公里
它让电动车充电拥有了“加油般的速度”。凭借1.2MW构网型超充功率,系统仅需5分钟即可补能500公里。整套方案通过浸没式水冷确保稳定快充,并结合AI智能调度与自动插枪功能,实现“插枪即走,系统自动完成结算”的省心体验。
墨甲机器人:技术同源,跨界落地
奇瑞为什么要做智能机器人?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10月19日发布会上明确了战略逻辑:汽车与机器人在感知、规划等底层技术同源,墨甲项目是智能化战略的自然延展。
更重要的是,奇瑞希望将汽车工业中成熟的品质管控与成本控制体系引入机器人领域,以此加速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普及进程。
目前,墨甲机器人核心产品“墨茵”已经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它不仅能够理解11种语言,完成从指令到执行的完整服务流程,还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具备17个自由度,抓取力度达到200N,能够完成一些精细操作。该机器人已通过4000小时严格测试,并成为首个获得欧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
根据规划,奇瑞将在2030年前交付9万台机器人犬与4万台人形机器人。为此,公司向全球伙伴开放合作,提供订阅、买断及场景定制等多种灵活模式,共同加速智能机器人在各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普及。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