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00年,全球多起因轮胎故障引发车祸夺走271条生命,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宁波工程师腊梅锚定了职业生涯的初心:所有研发都要为生命安全让路,将轮胎从“黑匣子”改造成“智能卫士”。如今已身为吉利汽车集团中央研究院车轮开发专家的腊梅,扎根轮胎系统研发一线,一点点拆解轮胎的技术密码,带领团队突破豪华车专属的静音棉轮辋技术,研发出“主动预警”数字轮胎,实现轮胎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守护”的跨越,以多项发明专利筑牢技术壁垒,让尖端技术普惠用户出行。
作为车辆与道路唯一的接触点,轮胎既要承载车辆重载,又要平衡风阻、能耗、舒适性等动态特性,可彼时行业对其核心技术的认知,“就像在黑屋子里找门,连方向都没有”。面对轮胎“性能三角矛盾”难题与外界质疑,腊梅没有退缩,首个硬仗便指向“轮胎静音”这一豪华车专属技术。
凭着“豪华体验不能只给少数人”的执念,腊梅带领团队跳出“只在轮胎本身做文章”的思维定式,提出“让轮辋发声”的创新思路:将静音棉直接集成到轮辋上。可难题随之而来,轮辋铝合金表面的静音棉贴附,需要用到每平方米1.2万元的进口胶水,成本居高不下。为实现“豪华平权”,团队决定自主研发胶水。但胶水系统极其复杂,包含十几种组分,配比梯度需从10份到90份反复调试。近三年时间里,团队即使经历了多次的试验失败,却始终没放弃,最终成功研发出性能更优的国产胶水,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5%。如今,这项静音棉轮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吉利旗下多款车型,让超过50万用户以更普惠的价格享受到了豪华车级别的静谧体验。
“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安全平权。”对生命的敬畏,始终是腊梅探索轮胎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在她看来,轮胎虽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产品,却仍有巨大的技术革新空间。如何拆解轮胎的“黑匣子”,植入数字化元素,让轮胎能主动输出数据、预警风险,成为腊梅和团队攻坚的又一个方向。
腊梅深知,数字轮胎的研发是一场硬仗,不仅要突破系统设计的技术瓶颈,更要攻克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的难题,这直接关系到技术能否落地、成本能否可控。过去5年,团队反复迭代技术方案,终于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数字轮胎,能实时输出车辆动态姿态数据,为智能安全预控系统提供关键支撑,彻底扭转了轮胎“出问题才被发现”的被动局面。目前,腊梅和团队正加速推进数字轮胎量产,力争让尖端安全技术惠及更多消费者。
“无论是静音轮辋,还是数字轮胎,本质都是把用户的需求变成技术的方向。”腊梅的话道破了所有研发的初心。从“黑屋子找门”到“技术领跑”,她的研发之路不仅是一位中国工程师的坚守与成长,用自主创新传递技术温度,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引领的缩影,是中国汽车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