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据媒体报道,奇瑞集团近日成功举办了“2025中国汽车论坛-汽车造型设计专场”,这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汽车设计的新风潮。论坛不仅展示了奇瑞在造型设计方面的最新成就,还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和合作项目,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汽车设计领域的深耕与突破。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抢抓智电变革先机,在国内外已经获得了更多的品牌认同和消费者认知上的优势。同时,中国汽车设计正努力摆脱早期的“设计模仿”,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乃至“引领创新”的道路,融汇中国文化、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潮流的中国汽车造型设计,陆续开始在世界汽车的舞台上展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中国汽车设计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站在了新时代的十字路口,面临一系列“成长的烦恼”:例如,体系化缺失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品牌印记,对量产车品质细节的打磨与全球知名品牌仍存在不少的差距,文化表达的浅层化与同质化,设计文化元素过度堆砌且缺乏创新表达,过分追求外观创新,竞争太激烈导致设计创新投入不足,专业人才链的供需错配,AI等新技术变革带来巨大冲击与机遇,如何平衡全球化表达与本土文化身份……
种种问题与挑战,单靠任何一家企业、一所院校机构都无法独立解决,亟需搭建汇聚全行业智慧与力量的高端交流平台,直面行业痛点,进行一场全行业的、深度的、建设性的对话与探讨,助力构建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良好产业生态圈,“汽车造型设计专场”活动便由此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汽车造型设计作为连接技术、文化与用户情感的核心纽带,是用户与产品产生情感共鸣的第一触点。在智能电动车技术与功能日渐趋同的今天,卓越的设计正成为决定品牌天花板与用户忠诚度的关键因素、驱动产业创新与价值提升的关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技术奇瑞的坚实基础,奇瑞集团在多领域突破势能强势上扬,实现了销量规模、新能源、出口、品牌、资本市场的“五大历史突破”,在兼顾高速发展与经营质量的同时,收获资本市场认可。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截至9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已超过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543万。多维爆发式增长的“质变”,源于奇瑞深耕技术领域28年引发的“量变”。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军企业之一,奇瑞汽车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屡创佳绩,更在设计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近年来,奇瑞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为奇瑞的品牌向上和销量增长提供了有效助力。
在造型设计领域,2023年,奇瑞汽车推出了第一届奇瑞造型日活动;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手奇瑞造型设计中心,推出“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造型日活动,把从前局限于企业内部设计部门的交流活动推向公众视野;2025年10月20日,奇瑞汽车又成功举办了“2025中国汽车论坛-汽车造型设计专场”活动。
奇瑞汽车多年来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潜心研究,不仅仅是对自主品牌优秀企业在汽车设计上的赋能与升级,更将以此为开端,打造并不断完善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高端交流平台,汇聚全行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为设计创新注入活力,引领整个行业迈向以设计驱动品牌、以美学定义未来的全新发展阶段。
基于这样的要求,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奇瑞汽车奇瑞的设计团队由超过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组成,这为其产品设计注入了多元化的思维和创意。在多个汽车造型设计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奇瑞不仅实现了与全球设计潮流的接轨,更通过本土化设计,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
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下,奇瑞的设计理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奇瑞的设计团队认识到,汽车造型不仅是外观的装饰,更是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例如,风云A9L的智能化设计体现了“全场景用户需求”的核心理念,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全面覆盖的自动驾驶功能,使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奇瑞的全球大学生设计大赛(第三届)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展示创意的舞台。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300多所高校的1000余件作品,通过层层筛选,最终15名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并获得实习与就业机会。这不仅是一次对创新设计的展示,更是对奇瑞品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
除了在产品设计上的突破,奇瑞还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推动了汽车设计的深度探索和实践。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奇瑞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与实践机会,还通过成立“艺术开阳实验室”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这种跨界合作模式,不仅为奇瑞带来了更多创新思维,也为中国汽车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写在最后
奇瑞汽车的造型日活动不仅展示了汽车外观上的“惊艳”设计,更传达了一种全新的品牌理念:设计是品牌的灵魂,是品牌崛起的关键。通过全球化的视野、创新的设计思维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奇瑞走出了自己的品牌路径。未来,奇瑞不仅会继续在产品技术上做文章,更将在设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