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你能想象到吗?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全球巨头联合向荷兰政府施压,而事情的起因却是一家名为安世半导体的中国芯片公司。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商品供应法》签发了冻结令,将安世半导体这家全球车规功率半导体巨头推向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不仅荷兰政府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在一年有效期内不得进行任何调整,安世半导体的部分外籍高管还要求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转让安世半导体股权,并要求暂停母公司闻泰科技委派的CEO职务。
要知道,这个《商品供应法》最早出现于冷战时期,本来是用来在冷战时期确保战略物资供应的,现在荷兰政府不仅突然启用,还开出了一系列霸王条款,这一系列离谱操作,不禁让我想起春晚小品《功夫》中的经典台词:“改抢了是不是?”

面对荷兰政府的无理要求,咱们这边也是一点没惯着,首先是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发表了《关于荷兰政府干预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运营的严正立场》一文。
大意是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此举严重违背了欧盟一贯倡导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际经贸规则。我们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表示强烈抗议,并且将坚定捍卫合法权益,呼吁回归理性与商业本质。

2025年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子组件。
这个操作相当霸气了,你敢“明抢”我们的企业,那我们直接把出口断了,看看国外大厂零部件断货后,你该怎么办?
这一连串的事件,直接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引发了连锁震荡。
有消息称,特斯拉多条电动车生产线紧急调整,大众、宝马的新车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在各大巨头施压的情况下,荷兰政府有些招架不住了,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更是在10月21日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话,围绕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该说不说,这次咱们相当硬气,对于这种行为那是一点不能容忍。
在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中,王文涛总共说了三句话。
首先是“中方高度重视中荷经贸合作”。
背后的意思就是,你荷兰的做法,是不是太不地道了?
然后是“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
这句话直指荷兰方面的问题,并且阐述了后果。
最后是“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这边已经出手了,绝对不是软柿子,你赶紧改正,尽快解决问题,保障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卡雷曼斯表示:“荷方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荷兰这次应该是怂了,一方面这件事情在全球产业链引起的震动太大了,无论是中方的反制,还是全球巨头的压力,对于荷兰政府都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在祖国的撑腰下,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件事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荷兰政府为何“明抢”?
话说回来,为啥荷兰政府敢这么嚣张,直接“明抢”中国的企业呢?
首先,这个事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密不可分。
要知道,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业务迎来大爆发,大多数汽车厂商都在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策略。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芯片需求量的增加。

一辆传统的燃油车仅仅需要几百颗芯片,而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轻辄上千颗,重辄几千颗。
同时,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需求的飙升,让许多燃油车也开始搭载这些功能,所需的芯片数量更是直线上升。
庞大的需求量背后,是更加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利润空间。根据闻泰科技的财报:
一辆传统燃油车的芯片价值大概是550美元;
一辆轻混车型的芯片价值大概在880美元;
一辆插混车型的芯片价值大概在1300美元;
一辆纯电车型的芯片价值高达1600美元。
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例,在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增长到57.8%,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飙升。

再结合全球汽车新能源转型的趋势,等到以后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增长到一定高度之后,这将会是一个多么庞大市场?
然后是从汽车芯片的应用环节,安世半导体的主营业务也极具发展前景。
汽车芯片从应用环节可以分为五大类: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信号与接口芯片、传感器芯片。

这里咱们重点说说功率芯片,这是一种集成了功率放大器、控制电路、保护功能的集成电路,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从各种家电、工业设备、电子产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在汽车领域,这家伙相当重要,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辅助驾驶域控制器、电驱等多个领域。
所以你看,一旦功率芯片断供,什么辅助驾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各种功能,一下子就玩不转了,你说这家伙有多重要?
同时,功率芯片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需求量也是飙升的最夸张的,通过各种动力车型的芯片价值对比,可以算出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大约为燃油车的3倍,而功率芯片更加夸张,使用量高达5-10倍。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功率芯片和安世半导体有啥关系?
因为安世半导体就是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巨头啊!
根据芯谋研究发布的数据,2024年安世半导体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的第三位,还是国内功率半导体公司第一名,公司拥有16000多种产品料号,那是妥妥的芯片巨头。

偏偏安世半导体的汽车业务又十分强大,2025 年上半年,安世半导体来源于汽车、工业与电力、移动及穿戴设备、计算机设备、消费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9.86%、22.17%、7.36%、5.90%、4.71%。
要知道,在2021年时,安世半导体的汽车业务仅占公司44%的营收,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涨到了50%,而2025年上半年已经59.86%了,这也说明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下,其业务也迎来了强劲增长。
更关键的是,其芯片业务中90%的产品都符合车规级标准,所有的晶圆厂也都通过了车规级认证。
车规级芯片认证有多难不用我多说了吧,这可是许多厂商都迈不过去的门槛。
有些新芯片厂商说:“我也过了车规级认证。”
对不起,就算过了认证,车企也不一定敢用你的芯片,因为巨头们的芯片不仅能过车规,更经过了漫长的市场认证,口碑、市场反馈都是新企业比不了的。
由此可见,车规级功率分立器件虽然前景可观,但是门槛却非常高,而安世半导体偏偏就是那个可靠的巨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官网显示,安世半导体服务全球客户,每年出货超1100亿件产品,并且安世半导体还是分立器件领域中少有的全球化IDM企业,也就是包含了设计、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布局。

用一句话概括,安世半导体不仅实力强大,业务能力还相当于一只能下“金蛋”的鸡,而且“金蛋”还越下越多。
另一方面,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盯上,还离不开其发展历程。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飞利浦就在荷兰建立了晶圆厂,开始制造芯片,像我们熟知的光刻机巨头荷兰ASML公司,其实也是飞利浦合资组建的,当时飞利浦的半导体技术还是非常强大的。
后来,飞利浦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创立了唱片公司,还涉足医疗行业、消费品等,这些业务也赚得盆满钵满。
在之后的日子里,由于各种因素,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开始出现亏损,当时的飞利浦家大业大,所以果断放弃了半导体业务,将半导体业务剥离出来,而剥离出来的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NXP(恩智浦)。
到了2015年,NXP收购了汽车芯片巨头飞思卡尔,一度成为芯片领域的顶流,当时的风头甚至压过了TI、ST、英飞凌、瑞萨等芯片大厂,但是其标准产品事业部的利润却相对较低,因此NXP果断剥离了标准产品事业部,而剥离之后的公司叫做Nexperia,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安世半导体。
别急,故事还没完,在独立运营后,中国闻泰集团又计划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历经三年时间,最终才成功收购。
所以,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总部位于荷兰,还拥有许多荷兰高管,但是它却是一家实打实的中国企业控股的子公司。
现在问题来了,总部在荷兰,许多技术人员也在荷兰,发展过程与荷兰密不可分,同时其业务盈利能力又相当于一只下“金蛋”的鸡,并且市场前景巨大,你说荷兰能不心动么?
这才有了一系列的离谱操作。

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重击
在咱们国家反制之后,安世半导体产品被禁止出口,对全球汽车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要知道,芯片具有极高的门槛,尤其是车规级芯片,种类众多,许多芯片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一旦出现断供问题,那车企就只能干瞪眼。
比如说前几年汽车领域的“缺芯潮”,正是因为车企对汽车销量的误判、疫情对芯片产能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导致的芯片需求爆发所产生的。
在当时的汽车市场,别管你是初出茅庐的新势力,还是营收百亿的产业巨头,减产、停产那是谁也跑不了。
芯片厂只要出一点“差错”,大家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举个例子,在2021年有一颗名为L9369-TR的芯片,这颗芯片的供应商是大名鼎鼎的ST(意法半导体),其产能位于ST马来西亚麻坡厂。
这颗芯片是电子稳定车身系统的核心芯片,全球供应商只有那么几家,包括爱信、日立、日信、万都、博世、大陆、采埃孚,而当时中国汽车70%的电子稳定车身系统都来自于博世。
结果2021年马来西亚疫情爆发,工厂停工,城市封城,这颗芯片的产能瞬间不足,这可愁坏了一众车企,各大经销商、炒货的二道贩子、车企采购等纷纷在芯片市场找货,一度让这颗芯片从13元钱的价格涨到了4000元,你说夸不夸张?
再比如,同样是2021年,同样是马来西亚,同样的疫情,让其马来西亚工厂生产的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芯片减产,传导至主机厂,一度导致理想、小鹏、长城等车企的受到影响,甚至当时理想、小鹏还提出了先交付车辆,后续再回店里补装毫米波雷达的政策。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
比如现代、起亚曾因“缺芯潮”暂时去掉了部分车型的智能停车辅助功能;
奥迪因“缺芯潮”,在交付时仅提供一把遥控钥匙和一把机械钥匙齿,剩余钥匙后续补装;
特斯拉因“缺芯潮”取消部分车型USB接口,后续陆续补装;
通用汽车的雪佛兰因“缺芯潮”取消了部分车型的无线充电功能;
……

一颗小小的芯片就有可能影响车辆的生产,更别说需求如此之大的功率分立器件了。
现如今,各大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开始评估此事的影响,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等,甚至有消息称,丰田也受到了影响。
而在中国汽车市场,许多车企也开始紧张起来。
据了解,在中国芯片市场,安世芯片的需求暴增,价格也水涨船高,根据芯世相发布的信息,部分芯片已经从给客户含税0.25元的价格涨到了市场上未税1元的报价。
如果短期内无法解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中国车企的采购成本增加。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荷兰政府的短视,才造成了这次全球汽车产业的困局。
不过不用担心,根据笔者预测,在经过商务部霸气的回应与出口管制之后,这一问题应该会尽快得到解决。
加速国产替代之路
同时,这一事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那就是应该更加重视芯片风险。
一颗芯片,在上个时间段可能供应充足,但是到了下一个时间段,就有可能变成紧缺的俏料。
尤其是我国现如今的车规级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在2024年时,车规级芯片自给率仅为10%左右,这一次是功率分立器件,那如果下一次是传感器,再下一次是MCU,再下一次是SoC呢?
可见,安世半导体的风波,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警钟,震醒了中国汽车产业关于供应链安全的深层忧患。
它尖锐地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星辰大海时,倘若核心的车规级芯片受制于人,那么无论产能规模多么庞大、市场前景多么广阔,都可能在瞬间陷入被动。
因此,提升自给率,已从行业共识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产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但这条芯片突围之路绝非坦途,车规级芯片,常被业界称为芯片皇冠上的明珠,其门槛之高远超消费电子芯片。
它不仅要面对严苛的运行环境,更要满足近乎零缺陷的可靠性要求。
除了技术壁垒,还要满足车规认证与市场认证这两座后来者极难跨过的高墙。
好在,中国汽车产业还拥有充足的时间,并且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突围战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芯片企业,它们的产品正陆续上车,成为提升自给率的中坚力量。
比如说比亚迪的IGBT、吉利的龍鹰一号和星辰一号、蔚来的神玑芯片、小鹏的图灵芯片、理想的M100……

尾声
安世半导体的危机终将过去,但它所揭示的“技术自主,方得始终”的道理,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征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既是一场技术攻坚的硬仗,更是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战略抉择。
虽然自主汽车芯片在汽车芯片的海洋中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笔者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汽车产业终将实现“芯片技术自主”,赢得真正的主动与自由。
最后,用《离骚》的一句话结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