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国庆节期间,一辆车身标注212的汽车在爬坡过程中发生翻车,车辆A柱严重变形。此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其中针对212本身的越野能力和车身安全性都有不少质疑。还有网友指出“翻车不可怕,A柱不该‘塌’”。后有媒体报道称,该事故发生于10月1日的中国汽车城市攀爬赛宣恩站。
图源网络
由于车身醒目的“212”标识,许多网友和媒体误将其认作北汽集团旗下产品,从而将矛头指向了北汽,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面对发酵的舆情,北汽集团在10月5日紧急发布声明,指出,涉事车辆为“北京汽车制造厂”于2024年推出的新款212 T01,与北汽集团及旗下“北京越野”品牌无任何关联。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属于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汽集团无任何股权或产权关系。
随着时间的持续发酵,10月13日,212越野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何兆鹏发布了212公司对此的官方回应。在视频中,何兆鹏回应了关于A柱是否存在问题的热点话题。
何兆鹏解释说,212公司通过模拟还原,以6米的高度高空后仰倾倒后,以A柱顶端为着地点,A柱顶端在撞击瞬间承受的减速度,保守估计约10g,10倍的重力加速度。10倍意味着,在撞击瞬间A柱承受的力,相当于10倍的整车重量的冲击。
从车身质量来看,这个车本身是改装车,加上三个人重量约2.5吨,当时的冲击力等同于25吨的巨石重量,集中砸在A柱的顶端,已经超出多数民间车辆的受力极限。他表示,在汽车常规碰撞测试中,实际的冲击力都处于偏重的情况下,当集中作用在A柱顶端很小的面积上,而不是分布在车身结构上时,那就不是普通的撞击了,而是极具破坏性的局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冲击和整体减速度的危险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而对于A柱来说,在汽车安全设计中,A柱的核心使命有两个:首先是高刚性保障驾驶舱的生存空间,其次是撞击力快速传导至车顶纵梁车身框架等承载结构,通过整体车身分散载荷。A柱在承载压力超承载极限的能量时,首先是要保生存空间,同时将部分冲击力传导至整车的其他结构。这种形变始终以保证驾乘人员生存空间为前提。
因此,他的结论是,在这次翻车事故中,可以说212的A柱功能性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其还表示,212 T01在各项国家标准法规测试中全部顺利通过,测试结果也是A柱完好。对于A柱严重变形,他进一步解释说,汽车安全的终极目标不是部件的零损伤,而是极端场景下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安全。不过,其没有解释为何该车在攀爬中翻车,对于此次翻车是驾驶原因问题还是车辆性能问题,至今也没有准确说法。
相对于212 T01的翻车,关于212背后的“北汽制造”和“北汽集团”两家公司的历史纠葛再一次被翻出。212曾是中国越野车的鼻祖。1966年,该车由北汽集团前身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下称“北汽制造”)为军事需求而研制。因此,两者在历史上来看,是有所联系的,但随着股权改制等原因,两家汽车分道扬镳。
具体来看,1973年,北汽集团前身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1987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成了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继续生产轻型越野车。
2001年,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与北京汽车装配厂共同改制组建成立北汽制造(BAW),并由北京汽车装配厂控股。重组后,北汽制造(BAW)成为北汽集团的子公司。
2015年,北汽集团将持有的北汽制造股权以1.17亿元全部挂牌转让给北京汽车装配厂,后者是民营企业。2016年,完成工商变更后,北汽制造100%股权均由北京汽车装配厂持有。
五年之后,北汽制造又迎来了一轮股权变更。
2020年5月,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富路集团老板陆付军通过青岛富路实现了对北汽制造的间接控股,北汽制造总部也从北京搬迁至青岛,北京汽车装配厂则完全退股。2023年2月,北汽制造控股股东青岛富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要变动,魏桥创业集团取得青岛富路7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魏桥创业集团正式控股北汽制造。
北汽制造官网显示,目前其旗下拥有212越野,王牌、卡路里、元宝、鲸卡等品牌,有青岛、德州、黄骅三大生产基地。
尽管股权早已切割,但北汽集团在股权转让时,却不知道为何允许北汽制造继续使用“北汽”及“北京汽车”等商标。这使得北汽制造与北汽集团的品牌边界变得更加模糊。而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分家后,一直存在关于“BJ212”“北汽212”等商标的归属权争议。比如2024年6月,当“北汽制造”发布全新的212越野车时,北汽集团次日便紧急声明,强调前者是位于山东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售后与北汽集团无关。
在未来产品规划上,212有着明确且多元的布局。何兆鹏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现有WY平台的T01混动版车型计划在明年适当的时候推出,同时,基于WY平台打造的皮卡和三门车,预计在明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同步展出。此外,212还规划了WB和WT两个新平台,进一步拓宽产品矩阵。
其中,WB平台采用前软桥后硬桥设计,定位中大型越野车,基于该平台的新车型计划于2026年北京车展亮相,并在明年下半年全球上市。WT平台则是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越野功能SUV。不过,对于两家公司而言,品牌上的事情还是需要早点有个结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