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最近, 网友们有没有发现?车企明星代言人特别火!
从费翔到易烊千玺、从胡歌到朱一龙、从王心凌到宋佳、从张柏芝到刘亦菲,还有潘展乐、王楚钦等体坛冠军……据不完全统计,9月超20组明星与车企达成合作,10月份,还有10多家车企宣布品牌代言人。
由豪华品牌跨越到国民车企,由实力派演员跨越到体坛冠军,他们或是“首席体验官”、或是“推荐官”、或是“代言人”,明星+新车,成为车市最流行的“CP”组合。

智能化时代,随着华为、小米科技巨头相继下场,先天的引流能力以及新的进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为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多车企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求关注”,应对流量焦虑。
如今,各大车企疯狂加推新车,并寻找代言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位组合,拉动流量提升,以此促进销量增长。那么,这场热热闹闹的明星代言,真能帮助解锁车企的“流量密码”吗?接下来,我们仔细聊一聊。
“卷”法变了 明星代言再次“翻红”
“车市卷法又变了”!去年北京车展上,“红衣大叔”登车顶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流量狂潮之下,逼得各大车企CEO纷纷下场争做“车企最好代言人”……
时隔一年,车市的营销方式发生“180度大转弯”,车圈里,明星代言成为新主流。很多业内人士感慨“CEO卷不动了,开始卷代言人”。
近期的明星代言确实火爆。不管是合资品牌、国产品牌还是新势力,都在忙着“追星”,开启明星代言新风潮。
颇有代表性的品牌是理想汽车,当初,创始人李想曾放话“绝不请代言”,自己化身“微博之王”,犀利发言,但在9月理想i6上市发布会上,官宣易烊千玺成为理想品牌首位代言人。

蔚来也改变路子,请莫文蔚当起全新ES8的“首席体验官”,传递高端出行理念,还有鸿蒙智行请刘亦菲为智界品牌大使,腾势邀高圆圆代言腾势N9。

合资品牌也没闲着,沃尔沃邀胡歌代言XC70;别克至境L7选中“儒雅感”十足的朱一龙,吸引中产群体。此外,国乒冠军王楚钦牵手奔驰纯电CLA车型,网球“冠军”郑钦文为奥迪站台;孙颖莎成为红旗天工家族代言人……总之,当下车市可谓群“星”闪耀。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车企为啥换“赛道”用回燃油车时代常用的营销方式?主要理由有两点,其一,车市的流量反噬越来越明显,很多车企高层的言论会被快速放大传播,这把“双刃剑”能为品牌带来流量,也可能引发争议,损害品牌的形象。与其这样,不如直接邀请代言人,用饭圈的力量对抗黑粉。

其二,并不是所有的CEO都有极强的高流量,余承东和雷军毕竟是少数派,很多车企掌门人拥有明晰的战略眼光、技术能力和生态构建能力,但并没有强大的拉流能力,这种情况下,明星代言,可以“补位”拉流,辅助品牌快速出圈。
玩法变了 短平快拉流精准定位
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明星代言的方式也有明显的改变,跟多年前硬广贴脸的方式截然不同,之前,很多明星只负责展台,不少代言人连产品都没有体验过,就是纯纯的商业亮相。
但现在不一样,很多代言的明星就是真实的车主,比如,易烊千玺本身就是理想MEGA Home的车主,它了解理想汽车产品特点,又有真实的用车体验,邀请易烊千玺代言,凭借其年轻、上进的人设形象,助力理想汽车在“奶爸”赛道之外,快速触达年轻圈层。
孙红雷被拍到开着极氪9X出门;问界M9吸引应采儿、万茜、沙溢等几十位明星当“野生代言人”,他们日常晒接娃、露营等照片,对于都市中产等高净值群体,有着很强的种草力……这种实际生活体验加上活动组合的方式,能实现更强的传播效果。

此外,现在,车企与代言人往往采取“短平快”的合作方式,很多时候,仅仅是单次活动与单一车型的短期合作,多数不会像从前一样,采取多年长期合作的风格。
明星代言也存在明显的风险性,比如,2016年林丹因出轨门事件与东风日产合作叫停;2021年,英菲尼迪刚官宣王力宏成为品牌代言人,次日王力宏前妻发长文控诉其出轨等行为,合作仅维持约35小时便被宣告终止,被称为“汽车史上最短代言”。还有吴亦凡仅代言保时捷三个月,因私生活问题被终止合作。
现在,车企邀请一线顶流明星的少之又少,多数是口碑好、形象好的中年明星,人设状态相对稳定,他们的代言费用往往也不会太高,据了解,部分明星40-60万就能搞定。
业内人士介绍说,现在,多数车企为了应对竞争,更好活下去,把大部分费用用在补贴和研发上,传播预算不断缩减,这种方式传播成本不算高,还能实现不错的流量效果,很受车企追捧。

打法变了回归价值本色才是王道
时代变了,车企改变传统“打法”,如今,车企的明星代言为品牌带来短期流量增长,据悉,易烊千玺代言理想i6,发布会当天,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次;“高圆圆代言腾势N9”词条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近6400万;刘亦菲与智界当晚直播有800万人观看,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0亿……
但短期的泼天流量并不意味着泼天的销量,要把流量转化为“留量”以及销量,还需要另一个过程,只有把短期的流量与车企的长期主义深度结合,回归价值消费本质,才是车企发展的王道。
就像鸿蒙智行、比亚迪等品牌,他们拥有超高的流量,也拥有傲娇的核心技术,鸿蒙智行的火爆不光靠余承东的“大嘴”,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

据了解,华为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整体研发费用高达 1800 亿元,2024年华为以6600件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华为乾崑智驾ADS 系统的能力得到国内多家车企与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比亚迪深厚的“技术鱼池”是它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国内外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将那些“独门技术秘籍”下放到产品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实用、更科技的用车体验。

对于车企来说,只有深练“内功”,掌握核心科技、做好安全防护、提升系统作战能力,把短期流量与硬核产品深入结合,才能在一场又一场“内卷”式竞争中成为赢家,走稳走远。
鬼斗车观点:明星代言是一场新式的流量大战,也是一场品牌心智争夺战。实际上,通过明星引流,只是转变为销量过程中的“第一步”,如何把短期流量跟车企的长期主义相结合,如何用高价值产品留住消费者,才是车企需要深入考虑的重要“课题”。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