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三季报窗口期刚过,保时捷交出的成绩单令行业再次惊掉下巴,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67%,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5.4%骤降至5.5%,近乎腰斩的盈利表现打破了其“超豪华品牌盈利神话”。
更严峻的是,这场业绩滑坡已波及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因此面临51亿欧元损失,其中包括30亿欧元商誉减值及21亿欧元一次性影响,大众也因此被迫下调全年盈利预期。
就在人们正在消化这份黯淡财报之际,保时捷又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官宣重大人事调整。监事会任命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 Leiters)为新任CEO,2026 年1月1日正式履职。这意味着执掌保时捷十年的奥博穆(Oliver Blume)将卸任,转而专注于大众集团CEO一职,结束了其自2022年9月起的双重 CEO生涯。
外部群狼环伺,内部亦动荡不安,人们不禁好奇,保时捷究竟为何换帅?本次掌门变更又是否预示着保时捷的电动化进程要放缓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
换帅伏笔
可以说,保时捷的这场人事变动早有预兆。早在2022年奥博穆兼任大众与保时捷双CEO之初,便引发股东与工会的持续质疑。2025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德意志银行旗下DWS资产管理公司直言:“一人管两家集团,独立运营实为空谈”;德卡投资更是直接喊话奥博穆“至少辞去一个职位”。
股东的不满于奥博穆的最主要原因是保时捷业绩的持续低迷,从现状来看,三年前市值一度达830亿欧元的保时捷,如今深陷股价与利润率双杀泥潭。
2025年前三季度,其全球销量同比下滑6%至212509 辆,而中国市场跌幅则更为惨烈,其在华前三季度销量仅为32195辆,同比大跌26%,较2021年9.5万辆的峰值下滑近三分之二。不少分析认为,正是奥博穆的精力分散,让保时捷错失了中国市场的转型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接过帅印的莱特斯并非行业新人,反而与保时捷渊源深厚。这位54岁的“技术派掌门”曾在2000至2013年间效力保时捷13年,并主导了卡宴SUV等关键项目研发,也正是这款车型以创纪录的销量和利润,重塑了保时捷的品牌发展路径。离开保时捷后,他在法拉利担任了8年首席技术官,主导多款里程碑车型技术研发,此外,莱特斯在2022年出任迈凯伦CEO后,又推动750S跑车及混动车型Artura上市,助这家英国品牌重整旗鼓。
既懂保时捷品牌基因,又有超跑技术积淀和全球化管理经验,可以说,莱特斯的履历精准匹配了保时捷当前的需求,即在技术迭代与市场突围间寻找平衡,本次保时捷的选择可谓是意味深长。
战略转向
当前来看,保时捷正在面临业务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调整。其中在9月22日,该公司便已官宣产品战略大调,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纯电平台研发计划延期,并与大众集团协同技术重构。而内部代号为K1,定位高于卡宴的全新SUV也是放弃了纯电首发,改为先推燃油及插混版本。此外,Panamera等主力车型的内燃机版本将供应至2030年,并将新增品牌特色燃油车型。这一系列动作预计可谓保时捷节省50亿欧元资本支出,说白了,就是以燃油车回血,为电动化蓄力。
事实上,这已是保时捷电动化战略的第二次转向。此前其曾计划2030年实现80%电动化,如今转而推行“燃油、插混、纯电并行”模式,甚至重组电池子公司Cellforce,放弃自研电池生产。不过在个人看来,保时捷这明显是用短板拼中国车企长处,看似一番操作猛如虎,实则胜算微乎其微。
而基于保时捷现状以及莱特斯的技术背景,我们预测即日起到2026年1月的交接时间,将成为保时捷战略平稳过渡的关键期。莱特斯大概率不会颠覆现有路线,但技术深耕与 市场务实将成为新关键词。其核心挑战,在于破解中国市场困局。目前来看,借鉴BBA的本土化经验,或许是莱特斯破局保时捷困局一个参考方向。宝马将新世代iX3国产化,奔驰为中国市场定制长轴距纯电CLA并接入豆包AI大模型.....,这些操作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莱特斯可依托其技术背景,在智能化配置、续航性能等方面适配中国消费者需求,同时延续保时捷在驾驶性能上的核心优势。如果一切顺利,曾主导过卡宴项目的莱特斯,或许真能复制一款契合中国市场的爆款!
车叔总结
从大众现金奶牛到业绩承压,保时捷的这次换帅,犹如传统豪华车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一次典型缩影。莱特斯的上任,是保时捷用技术老兵对抗市场不确定性的选择。但面对中国市场的销量滑坡、电动化转型的成本压力,这位新掌门能否带领品牌重拾增长曲线,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